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

  • 20254-23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总结会

    本周三2025年4月23日,公司组织,由实验室主管刘博主导,实验室全体成员参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培训与交流。本次会议,主要针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与培养,就以下内容展开了交流:一、会议目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与培养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经验、成果以及遇到的问题,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二、会议内容会议期间,与会者听取了关于不同分离方法的详细报告,包括传统的酶消化法、组织贴块法以及新兴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分离技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

  • 20254-3
    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高血脂症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研究依赖于可靠的动物模型。下面介绍下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常见构建方法,包括遗传性模型(如ApoE⁻/⁻小鼠、LDLR⁻/⁻小鼠)、饮食诱导模型(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以及药物诱导模型。1、遗传性高血脂症模型(1)ApoE⁻/⁻小鼠:载脂蛋白E(ApoE)缺陷小鼠因胆固醇代谢障碍,自发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研究高血脂症和AS的经典模型。(2)LDLR⁻/⁻小鼠: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缺陷小鼠因LDL清除...

  • 20253-3
    自发性高血压模型与人类高血压的相似性如何?

    自发性高血压模型与人类高血压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机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其血压升高的机制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相似性。在SHR中,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多个基因参与血压的调节,这与人类高血压的多基因遗传特性相符。同时,SHR存在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紊乱等神经内分泌异常,这些也是人类高血压常见的发病机制。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涉及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等多种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约6...

  • 20251-2
    心肌病治疗,心肌病动物模型能告诉我们什么?

    心肌病是一类影响心肌功能的疾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这些疾病往往导致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最终可能引发心力衰竭。为了深入研究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及评估药物疗效,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心肌病动物模型。心肌病动物模型通常通过遗传工程、药物诱导或外科手术等方式建立。其中,转基因小鼠模型因其能够模拟人类心肌病的遗传背景而受到广泛关注。例如,通过敲除或过表达特定的基因,可以构建出具有特定心肌病表型的小鼠,如心肌细胞肥大、纤维化或凋亡等。此外,药物诱导...

  • 202412-16
    从实验室到临床: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应用价值

    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领域,高血脂症动物模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些模型不仅帮助科学家们深入理解高血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为新药的研发和治疗方法的验证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平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高血脂症动物模型的种类和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和完善。高血脂症,通常指的是血液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异常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模拟人类高血脂症的病理状态,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动物模型,包括基因工程小鼠、饮食诱导的高血脂症大鼠等。其中,基因工程小鼠是通过基因...

  • 202412-2
    饮食诱导高血脂模型揭秘:饮食诱导下的实验真相

    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了深入研究高血脂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合适的高血脂模型至关重要,而饮食诱导的高血脂模型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在饮食诱导高血脂模型中,通常会给实验动物喂食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特殊饮食。例如,给大鼠或小鼠提供含有高比例饱和脂肪酸(如猪油)以及添加了胆固醇的饲料。这种特殊饮食的摄入会扰乱动物体内正常的脂质代谢平衡。从短期来看,实验动物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食物后,肠道对脂质的吸收会显著增加。由于食物中的...

  • 202411-18
    高血脂症动物模型:人类健康研究的桥梁?

    高血脂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为了深入研究高血脂症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建立高血脂症动物模型是非常关键的研究手段。在选择动物方面,啮齿类动物如大鼠和小鼠是最常用的。它们具有繁殖快、成本低、生理特征相对明确等优点。通过给这些动物喂食特殊的高脂饲料,可以诱导高血脂症的发生。这种高脂饲料通常含有高比例的脂肪、胆固醇和胆酸钠等成分。例如,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可能高达40%-60%,远远超出正常饲料中的脂肪比例。当动物长期食用这种高脂饲料后...

  • 202411-5
    心脏病研究新视角: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的力量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是探索疾病机制、研发新药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工具。缺血性心脏病作为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效果有限。因此,建立稳定可靠的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对于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是通过模拟人类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而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常见的建模方法包括冠状动脉结扎、微栓塞等,这些方法能够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从而模拟人类缺血性心脏病的症状和病理变化。通过观察和分析动物模型的生理指标、病理组织学变化以及分子生物...

共 32 条记录,当前 1 / 4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跳转到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