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是一种用于模拟人体心脏在经历缺血(血液供应中断)后恢复血液供应(再灌注)过程中所发生的组织损伤的实验模型。这种病理过程通常发生在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后,随后通过溶栓、介入手术或搭桥手术等方式恢复血流。然而,再灌注后,原本缺血的心肌组织不仅未能立即恢复正常,反而可能遭受更严重的损伤,这种现象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article
相关文章品牌 | 其他品牌 |
---|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RI)模型是研究心血管疾病机制、药物筛选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根据实验需求,模型可分为在体动物模型、离体心脏模型和细胞模型三类。以下从模型构建方法、验证评估手段、优缺点及最新进展等方面展开论述。
在体动物模型
(1)冠状动脉结扎法
这是常用的在体模型构建方法,适用于大鼠、小鼠、兔等动物。核心步骤包括:
动物选择:大鼠(SD或Wistar品系,体重250-350 g)或小鼠(C57BL/6品系,体重20-25 g),常选用雄性以减少激素干扰。
手术操作:
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通过心电图ST段抬高或T波异常确认缺血成功。
再灌注时松开结扎线,观察心电图恢复和心肌颜色变化。
改良技术:
免气管插管和剪断肋骨,缩短手术时间(如的大鼠模型成功率80%)。
使用特制线栓控制缺血/再灌注时间,减少二次开胸风险。
(2)微创模型
通过小切口或经皮穿刺结扎LAD,减少手术创伤,适用于长期观察。
离体心脏模型(Langendorff系统)
构建方法:离体心脏通过主动脉逆行灌注含氧缓冲液,模拟缺血(停灌)和再灌注(复灌)。
优化参数:树鼩模型中,30分钟缺血+30分钟再灌注为优条件,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CK-MB)和丙二醛(MDA)等指标验证损伤程度。
优势:排除神经体液干扰,直接观察心肌代谢变化。
细胞模型
乳鼠心肌细胞或H9c2细胞:通过缺氧/复氧(如氮气模拟缺血、氧气模拟再灌注)或化学诱导(如连二亚硫酸钠耗氧)构建模型。
关键参数:缺血时间5小时可显著降低细胞活性(CCK-8检测),LDH释放和ATP水平变化反映损伤程度。
生理功能检测
心电图(ECG) :ST段抬高、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提示缺血成功;再灌注后ST段回落但出现室性早搏等异常。
心脏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 :评估心室壁运动异常和射血分数变化。
生化指标
心肌酶谱:血清CK-MB、LDH、AST升高直接反映心肌细胞膜损伤。
氧化应激标志物: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评估自由基损伤。
形态学与组织学分析
TTC染色:活心肌呈红色,梗死区苍白色,定量梗死面积。
Evans Blue/TTC双染色:区分缺血危险区与梗死区。
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纤维断裂、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
新型技术
3D定量分析:基于模板匹配自动计算缺血范围和再灌注效率,灵敏度高于传统视觉评分。
单细胞RNA测序:揭示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基因表达谱变化。
模型类型 | 优点 | 局限性 | 适用场景 |
---|---|---|---|
在体动物模型 | 生理环境真实,可模拟全身反应 | 手术难度高,死亡率较高 | 整体病理机制研究、药效评价 |
离体心脏模型 | 排除神经体液干扰,可控性强 | 缺乏全身循环,存活时间短 | 心肌代谢及离体干预研究 |
细胞模型 | 高通量、低成本,适合分子机制研究 | 无法模拟组织微环境复杂性 | 信号通路解析、药物初筛 |
机制研究
中性粒细胞浸润:大鼠模型中,再灌注2小时MPO活性达峰值,提示中性粒细胞介导氧化损伤。
微血管阻塞:通过单细胞测序发现再灌注后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显著增加。
药物开发
靶向治疗:如抑制BMP3b可减轻心肌细胞凋亡,miRNA调控PBOV1抑制肝细胞癌转移的类似策略或可借鉴[[资料未直接引用,需结合背景知识]]。
抗氧化剂:通过离体模型验证褪黑素减少MDA生成的效应。
技术改良
手术标准化:提出改良结扎技术,将小鼠模型成功率提高至90%以上。
人工智能辅助:3D定量方法提升梗死面积评估精度。
研究案例
目的:研究异槲皮素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的保护机制和作用
结论:异槲皮素通过抗炎和抗凋亡因子以及调节TLR4 - NF -κB信号通路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
路线:
1. 异槲皮素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梗死面积通过抑制炎症、氧化应激和心脏细胞凋亡。
2. 异槲皮素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TLR4 – NF)- κB信号通路。
核心文献
1.Rat model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mb Haemost. 2006;96(5)
2.Isoquercetin ameliorates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ugh anti-inflammation and anti-apoptosis factor and regulating TLR4-NF-κB signal pathway. Mol Med Rep. 2018;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