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产品中心心血管相关疾病研究心肌病研究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病模型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病模型

产品简介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同时也是治疗休克等危重病症的常用药物。在病理生理条件下,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分泌或持续作用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进而形成心肌病模型。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病模型模型通常用于研究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的治疗方法。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04-29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问量:2133
详细介绍在线留言
品牌其他品牌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病模型的建立主要基于其过度刺激肾上腺素受体导致心肌代谢紊乱和结构损伤的机制。以下是该模型的详细分析:

一、造模方法

  1. 动物选择与给药
    常用家兔(如日本大耳白兔)或大鼠作为模型动物。以家兔为例,通过静脉滴注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1 mg/kg)持续90分钟,连续用药15次,可诱导心肌损伤。对照组则滴注等量生理盐水。

  2. 病理生理机制
    去甲肾上腺素通过激活β-肾上腺素受体,引发以下连锁反应:

    • 钙代谢紊乱:心肌组织和外周血中Ca²⁺含量显著升高,Mg²⁺含量降低,导致钙超载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 氧化应激与凋亡:β受体激活后通过蛋白激酶A(PKA)途径促进钙内流,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细胞实验显示,NE暴露48小时可致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

    • 炎症反应:NE加剧心肌炎症,表现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

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心肌病模型特征

  1. 形态学改变

    • 大体观察:心脏明显扩大、变软,心肌颜色变暗,部分动物出现心包积液

    • 显微结构

  • 光镜:心肌纤维肿胀、断裂,片状或点状坏死,毛细血管渗血及微血栓形成

  • 电镜:线粒体肿胀、嵴膜模糊,肌原纤维排列紊乱,糖原颗粒减少,脂滴增多

  1. 功能与血流动力学异常

    • 心功能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短轴缩短率显著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增大

    • 血流学改变:模型动物常伴随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如颈静脉怒张、中心静脉压升高

  2. 分子与生化指标

    • 交感神经激活: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升高,心肌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表达下调,加剧交感神经活性失衡

    • 纤维化相关基因:CT-1、CT-T和ET-1等促纤维化蛋白表达上调

三、模型应用与优势

  1. 适用研究领域

    • 扩张型心肌病(DCM)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

    • 儿茶酚胺代谢紊乱相关心肌损伤

    • 药物干预研究(如心康冲剂、五味子醇甲等)对心肌保护的评估

  2. 优势

    • 操作简便:仅需静脉滴注NE,无需复杂手术

    • 时间短:连续给药15次即可诱导明显病理改变

    • 病理重现性好:能模拟临床应激性心肌病(如Takotsubo综合征)的特征

四、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1. 剂量依赖性:NE剂量过高可能直接导致急性心衰,需根据动物种属调整

种属差异:家兔模型更接近人类DCM,而小鼠模型更适用于基因机制研究

  1. 临床相关性:虽然NE诱导的动物模型与人类应激性心肌病病理相似,但临床案例多与短期高剂量NE暴露相关,需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五、总结

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病模型通过模拟儿茶酚胺过量引起的钙超载、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有效再现了扩张型心肌病和心力衰竭的病理过程。其简便性和高重现性使其成为研究心肌损伤机制及药物干预的重要工具。



在线留言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