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是用于高血压研究的重要实验对象,常见的有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等。像RHRSP是利用普通SD大鼠,通过环形银夹并采用双肾双夹法复制而成
品牌 | 其他品牌 |
---|
两肾一夹(2K1C)模型
原理:通过银夹缩窄单侧肾动脉(通常为左肾动脉),造成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导致血压升高。
动物品系:多选用Wistar或SD大鼠,3-4周龄,体重180-200g。
手术步骤:
麻醉后切开背部或腹部,分离左肾动脉,用内径0.20-0.25mm的银夹钳夹。
改良方法采用右侧卧位手术,钝性分离肌肉以减少创伤,成功率可达75%。
评价指标:术后4-8周收缩压升高≥20mmHg且≥125mmHg为模型成功标志,同时检测心脏肥大、血管重塑及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Ang II)等生物标志物。
双肾双夹(2K2C)模型
特点:双侧肾动脉均被银夹缩窄,血压峰值更高(可达200mmHg以上),且更易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
适用研究:用于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如心肌肥厚、脑动脉瘤)的机制及药物干预研究。
血压监测:
术后每周测量尾动脉收缩压,血压稳定升高后确认模型成功。例如,2K1C模型术后14天血压从117±10mmHg升至150±9mmHg。
组织病理学:
心脏指数(心脏重量/体重比)升高提示心肌肥厚。
主动脉和肾脏的病理切片显示血管壁增厚、纤维化等。
生化指标:
血浆肾素活性(PRA)、Ang II、内皮素-1(ET-1)等显著升高,反映RAAS激活。
降压药物筛选:
2K1C模型因造模简单、成本低,广泛用于降压药效评价。例如,阿托伐他汀钙通过抑制RAAS减轻左室重构,替米沙坦可降低血压但对外周Ang-2无显著影响。
并发症机制研究:
双肾双夹模型用于模拟高血压相关脑卒中、心肌肥厚及动脉瘤。
TNF-α在心肌中的表达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参与高血压进展。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
亲代高血压大鼠子代可通过表观遗传机制(如AT1b基因甲基化)增加高血压易感性。
成功率与死亡率:
传统2K1C模型成功率约70%-75%,而一肾一夹(1K1C)模型成功率仅40%-50%。
改良方法(如钝性分离、银夹直径精确控制)可减少创伤并提高稳定性。
品系差异:
Wistar大鼠血压升高较温和,SD大鼠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