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大鼠子宫内膜薄型模型构建是一种用于研究子宫内膜功能障碍、不孕症及相关治疗方法的实验动物模型。
品牌 | 其他品牌 |
---|
大鼠子宫内膜薄型模型构建主要通过化学损伤法实现,其中宫腔内注射95%无水乙醇是主流方法。以下为详细分析:
核心操作
乙醇注射:将95%无水乙醇注入大鼠宫腔,保留5分钟可有效损伤子宫内膜。此方法利用乙醇的脱水与蛋白质变性作用,导致内膜层变薄、腺体稀疏、血管减少。
成功率与时间控制:5分钟组成功率约70%,而10分钟组因全层坏死(包括肌层和浆膜)被判定为失败。
改进技术:新型装置(如气囊限位法)可避免开腹手术,减少乙醇泄漏和腹腔粘连风险。
病理特征
形态学变化:模型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降低,腺体排列紊乱,部分腺腔扩张成囊状,上皮细胞由柱状变为扁平状。
分子标志物: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下降,ERα(雌激素受体α)减少,提示内膜修复与血管生成能力受损。
纤维化表现:部分模型可见子宫壁全层变薄及纤维化,α-SMA(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增加。
模型稳定性:有研究指出,乙醇法可能导致宫腔粘连,但认为大鼠动情周期短(4-5天)可及时修复内膜,因此未观察到粘连。
造模效果差异:显示乙醇法建立的薄型模型与对照组内膜厚度差异不显著,可能与乙醇剂量、操作细节或评估时间点不同有关。
干细胞治疗
BMSCs(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后显著增加内膜厚度,上调VEGF、整合素αvβ3及LIF(白血病抑制因子),改善容受性。
MenSC(月经血干细胞) :通过浆膜下注射可修复损伤内膜,恢复腺体和血管密度。
药物与生物制剂
电针联合疗法:通过调节整合素αvβ3、HOXA10等分子靶点促进内膜再生。
中药干预:补肾活血序贯法可增加VEGF、Vimentin和CK12表达,改善内膜形态。
FGF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通过激活自噬通路减少纤维化,促进内膜增殖与血管生成。
其他方法
富血小板血浆(PRP) :宫腔灌注可增加腺体数量和血管密度,提高胚胎着床率。
蜂王浆提取物:脂肪酸成分可上调内膜容受性相关因子,效果优于蛋白质提取物。
大鼠薄型子宫内膜模型的核心建立方法为宫腔注射无水乙醇(作用时间5分钟),其病理特征与临床薄型内膜高度相似。尽管存在操作细节争议,该模型仍被广泛用于机制研究和治疗探索,尤其是干细胞与生物制剂的应用为临床转化提供了实验基础。未来需进一步优化造模条件(如乙醇浓度、作用时间)以提高稳定性和可重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