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高脂饲料)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模型,广泛应用于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及相关药物的效果。通过高脂饲料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能够模拟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为研究血管内皮功能、脂质代谢和动脉硬化性疾病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实验平台
article
相关文章品牌 | 其他品牌 |
---|
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代谢异常、炎症反应与血管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大鼠模型需满足以下特征:
脂质浸润: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
血管损伤:内皮剥脱、平滑肌增生及泡沫细胞聚集;
钙化与炎症:血管壁钙盐沉积,血清CRP、IL-1β等炎症因子升高。
配方:1-3%胆固醇 + 10-15%猪油 + 0.5%胆酸钠 + 0.2%丙硫氧嘧啶(抑制甲状腺功能减少胆固醇分解);
周期:8-12周;
效果:血脂显著升高(TC > 6 mmol/L),但仅形成早期脂质条纹,斑块不稳定;
局限性:成模率<50%,需与其他方法联用。
机制:维生素D3(60-70万U/kg)通过诱导高钙血症加速血管钙化和内皮损伤;
操作:
腹腔或肌肉注射维生素D3(分3次,间隔24小时);
联合高脂饲料喂养6-9周;
优势:斑块钙化显著,与人类AS病理相似度达80%;
优化:分阶段给药(初始60万U/kg,后续每3周补充10万U/kg)可降低死亡率。
步骤:
免疫致敏:腹腔注射卵清白蛋白(1 mg/kg)或尾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250 mg/kg);
炎症诱导:灌胃维生素D3(60万U/kg)并饲喂含FeSO₄的高脂饲料;
效果:8周后出现典型斑块,血清CRP升高4倍。
球囊拉伤术:
手术要点:颈动脉或腹主动脉插入2F球囊导管,充气至3 atm后回拉3次,造成内皮剥脱;
术后管理:高脂饲料喂养8周,斑块形成时间缩短至4周;
电击损伤法:局部血管电击(50 V,10秒)诱导内皮凋亡,联合高脂饮食。
ApoE-/-大鼠:通过CRISPR技术敲除载脂蛋白E基因,自发形成AS斑块(普食喂养12周);
应用方向:研究脂蛋白代谢与炎症反应交互作用。
气滞血瘀证模型:冰水浴(0℃,5分钟/天) + 脂肪乳灌胃 + 牛血清蛋白尾静脉注射,模拟AS合并中医证候;
评价指标:凝血四项异常(PT延长,FIB升高),舌质紫暗评分。
指标 | 检测方法 | 阳性标准 | 参考文献 |
---|---|---|---|
血脂谱 | 酶比色法 | TC ≥6 mmol/L,LDL/HDL ≥5 | |
炎症因子 | ELISA | CRP ≥5 mg/L,IL-1β ≥50 pg/mL | |
血管功能 | 超声检测 | 主动脉弹性模量下降≥30% |
大体观察:油红O染色显示主动脉弓或胸主动脉脂质条纹(红色斑块面积>10%);
组织学:
HE染色:内膜厚度增加(>50 μm),泡沫细胞聚集;
Masson染色:胶原纤维占比>40%;
超微结构: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脱落、基底膜暴露及脂质空泡。
建模方法 | 优势 | 局限性 |
---|---|---|
高脂+维生素D | 钙化典型,操作简便 | 死亡率高(>30%),需精确控制剂量 |
球囊损伤+高脂 | 斑块定位明确,周期短(4-6周) | 需显微手术技术,设备成本高 |
免疫损伤复合模型 | 模拟炎症机制,适合药物筛选 | 需多次注射,个体差异大 |
ApoE-/-基因模型 | 自发成模,病理进程可控 | 饲养成本高,需SPF环境 |
动态监测技术:微型MRI联合近红外荧光探针实现斑块成分实时分析;
类器官模型:3D打印血管支架联合原代细胞培养,模拟斑块微环境;
多组学整合:单细胞测序揭示M1型巨噬细胞糖酵解通路在AS中的作用。
样本量:每组≥15只(考虑20%死亡率);
时间节点:
急性期:4周检测血脂与炎症因子;
慢性期:8-12周进行病理评估;
伦理规范:异氟烷麻醉(浓度1.5%),术后布洛芬镇痛(5 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