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

主动脉弓缩窄动物模型

产品简介

主动脉弓缩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主动脉弓缩窄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研究、治疗策略开发及并发症预测中具有重要价值。

产品型号:
更新时间:2025-04-23
厂商性质:代理商
访问量:2092
详细介绍在线留言
品牌其他品牌

一、模型构建方法

  1. 动物选择与手术操作

    • 小型动物(小鼠、大鼠)
      常用C57BL/6小鼠或SD大鼠,通过胸骨切开术暴露主动脉弓,使用27G针头辅助结扎形成缩窄。术后6周可观察到左心室肥厚(LVH)和心功能下降。关键点在于缩窄程度控制:过重(如针头直径过小)可能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过轻则仅引起轻度心肌肥厚

    • 中型动物(兔)
      采用新西兰白兔,通过可吸收缝线(如PDS)在主动脉峡部环扎,形成20 mmHg血压梯度(BPG)。该模型成功率达80%,术后8周可评估血管重塑及持续性高血压


    • 大型动物(猪)
      猪的主动脉解剖与人类高度相似。手术通过胸廓切开暴露主动脉峡部,环扎固定直径,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适用于介入器械测试

  1. 缩窄位置与血流动力学模拟

    • 缩窄多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模拟人类典型病变位置

    •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可预测缩窄后血流速度、壁面剪切应力(WSS)变化,辅助手术设计


二、模型评价与表型特征

  1. 血流动力学指标

    • 压力梯度(ΔP) :成功模型需ΔP≥20 mmHg(临床治疗阈值)

    • 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缩窄后LVMI显著增加,与人类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一致

  2. 影像学与病理学验证

    • 超声心动图:评估主动脉缩窄处流速(>2400 mm/s为建模成功标准)、射血分数(EF)及心室壁厚度

    • MRI与3D打印:结合磁共振成像与3D打印技术,可精准复现缩窄解剖结构,用于介入治疗模拟

    • 组织学分析:心肌纤维化、血管中膜增厚及内皮功能障碍是典型病理特征

  3. 分子与基因表达变化

    • 微阵列分析发现,缩窄后主动脉近端差异表达基因(DEGs)涉及平滑肌收缩、细胞外基质重塑通路,如非肌球蛋白(NMMHC)表达上调

    • NPR-C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oA患者远期并发症相关


三、应用领域

  1. 病理机制研究

    • 血管重塑机制:缩窄导致近端主动脉WSS降低、远端WSS升高,引发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及内皮功能障碍,且矫正后仍持续存在

    • 心肌肥厚与心力衰竭:模型可模拟从代偿性肥厚到失代偿性心衰的全程,用于研究钙调控异常、能量代谢紊乱等机制

  2. 治疗策略评估

    • 药物干预:测试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等对逆转心肌纤维化的效果

    • 介入治疗优化:通过计算模型预测支架植入后的血流恢复效果,减少术后再狭窄风险

    • 基因与细胞治疗:靶向NPR-C或SMAD通路可能改善血管功能

  3. 并发症预测与长期随访

    • 高血压与动脉瘤风险:即使缩窄矫正后,血管顺应性下降仍可导致持续性高血压,计算模型可量化升主动脉僵硬度变化

    • AI辅助预测:基于Swin-Unet的多模态模型结合CT影像与临床数据,预测再狭窄风险准确率提升30%


四、模型优缺点与改进方向

优势局限性改进策略
1. 高度可重复性:手术标准化(如20 mmHg BPG)确保模型一致性1. 物种差异:小鼠缺乏CETP蛋白,脂代谢与人类不同1. 多物种联合研究:结合兔(中期)与猪(长期)模型验证结果
2. 病理表型全面:涵盖血流动力学异常、心肌重塑及分子机制2. 术后护理复杂:小型动物易发感染,死亡率高2. 无创监测技术:采用高频超声或微型植入式传感器动态监测
3. 计算模型辅助:CFD与集总参数模型可减少活体实验需求3. 基因异质性干扰:自发突变可能混淆结果3. 基因编辑技术:构建条件性敲除模型(如平滑肌特异性ApoE⁻/⁻)



在线留言

留言框

  • 产品:

  • 您的单位:

  • 您的姓名:

  • 联系电话:

  • 常用邮箱:

  • 省份:

  • 详细地址:

  • 补充说明:

  • 验证码:

    请输入计算结果(填写阿拉伯数字),如:三加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