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Product Center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模型是用于研究该疾病的重要工具,常见的有阿霉素肾病(AN)模型、慢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模型等。
品牌 | 其他品牌 |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是妊娠期的严重并发症,其病因复杂且机制尚未阐明。动物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其病理机制、药物筛选及预防策略至关重要。以下从模型构建方法、验证指标、应用及挑战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L-NAME诱导法
操作:通过皮下注射或灌胃给予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抑制一氧化氮合成,模拟血管收缩和高血压。例如,在妊娠第12天给予50 mg/kg L-NAME持续4天,成功诱导大鼠收缩压升高至140 mmHg以上。
优势:操作简便、周期短,可模拟PIH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胎盘缺血。
缺点:可能引起全身性血管反应,需结合妊娠时间窗控制(如妊娠中后期诱导更符合临床进程)。
高盐饮食与寒冷刺激
高盐饮食:饲喂1.5%-2% NaCl溶液14周,可显著升高小鼠血压,并观察妊娠期血压进一步升高(收缩压≥140 mmHg)。
寒冷刺激:将小鼠置于4±2℃环境,每日冷激4-6小时,持续18天,通过交感神经激活诱导高血压。
应用:适用于研究环境因素与PIH的关联性,但需注意应激对妊娠结局的干扰。
hTERT基因模型
方法:通过杂交携带hTERT基因的雄性小鼠与正常雌鼠,使子代胎盘过度表达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导致血管紧张素Ⅱ(Ang II)水平升高,最终引发妊娠期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PAH模型)。
机制:模拟Ang II受体(AT1)过表达相关的血管收缩和心脏损伤,适用于研究RAS系统在PIH中的作用。
子宫动脉结扎
操作:妊娠早期(14天前)通过手术单侧或双侧结扎子宫动脉,减少胎盘血流50%以上,诱导胎盘缺血和母体高血压。
优势:直接模拟胎盘灌注不足导致的PIH,且可伴随胎儿生长受限(FGR)。
注意事项:手术时间窗敏感,需在妊娠早期实施以有效诱导子代高血压。
异种杂交模型
方法:将Wistar雌鼠与Brown Norway雄鼠杂交,通过母胎MHC抗原相容性异常诱导免疫适应不良,导致胎盘血管重塑失败和血栓素/前列环素失衡。
意义:揭示免疫因素在PIH发病中的作用,如胎盘缺血与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关联。
血压监测:收缩压≥140 mmHg(啮齿类)或MAP≥82 mmHg(接近临床标准)。
蛋白尿:尿蛋白定量或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升高(>3 mmol/L)。
血管活性物质:sFlt-1升高、VEGF/PIGF降低(胎盘缺血标志);Ang II和AT1受体表达上调。
氧化应激与炎症:血清尿酸水平≥297.9 μmol/L,LDH/CK升高。
信号通路:JAK2/STAT3/SOSC1通路激活与内皮损伤相关,可通过苦参碱等药物干预验证。
胎盘与肾脏:胎盘TTC染色显示梗死区域,肾脏切片可见肾小球硬化。
心脏损伤: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心肌细胞肥大。
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测子宫动脉S/D比值≥3.0,脐动脉阻力升高。
脑灌注评估:IVIM成像结合L-BFGS算法分析脑区血流(D*值)和扩散系数(D值),揭示PIH大鼠脑微循环障碍。
中药干预:苦参碱通过抑制JAK2/STAT3通路减轻内皮损伤;芒柄花素(FMN)调节RAS系统改善血压。
经典药物验证:硫酸镁通过血管舒张和抗炎作用降低血压,与模型组对比疗效显著。
胎盘-母体界面:研究sFlt-1/PIGF失衡对胎盘血管生成的影响。
免疫调节:连续硬膜外阻滞(LCEB)通过抑制FAS/FASL系统改善胎盘CD4+/CD8+淋巴细胞失衡。
机器学习模型:基于LASSO回归筛选孕早期特征(如β-HCG、MAP)预测PIH风险,AUC达0.85以上。
样本库建设:标准化收集胎盘组织、母血及脐血,用于生物标志物筛选(如PLF、LPA)。
物种差异:啮齿类无法自发产生PIH,需依赖人工诱导。
复杂性不足:单一模型难以复刻PIH多系统病变(如同时模拟高血压、蛋白尿和胎儿生长受限)。
复合模型:联合高盐饮食与L-NAME诱导,模拟代谢异常叠加血管收缩。
动态监测技术:结合ABPM(动态血压监测)和IVIM成像,实现病程全程追踪。
基因编辑技术:利用CRISPR构建AT1受体突变模型,精准解析信号通路。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动物模型需根据研究目标选择:
基础机制研究:优先选择基因模型(如hTERT)或免疫学模型。
药物筛选:L-NAME诱导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
胎盘-胎儿关联:子宫动脉结扎模型可同步研究母体高血压与胎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