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1)复制方法 将D-半乳糖用生理盐水配制成50%注射液,常规灭菌后待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剂供镜检前扩瞳用。用3周龄体重25g左右大鼠,经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剂散瞳后,裂隙灯检查晶状体透明。造模大鼠均采用常规消毒,然后于颈背部每日经皮下按30ml/kg体重的剂量注射50%半乳糖,每天1次,连续30d。于次注射后第7, 14, 21, 30日分别以复方托品酰胺滴眼剂散瞳后用裂隙灯观察晶状体的动态变化。
(2)模型特点 注射D-半乳糖7d后,大鼠开始出现白内障早期改变,即晶状体周边皮质出现空泡;给药14d、21d及30d后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浑浊。经皮下注射 D-半乳糖建立的白内障动物模型复制成功率高,模型复制成功率高,造模时间较短,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经费耗费较少,本模型为进一步研究白内障发病机制、疗效观察以及相关药物的筛选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实验平台。
(3)比较医学 应用D-半乳糖诱导而复制的白内障动物模型,其白内障形成的病理过程与临床上人类糖尿病性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相似,是目前得到*的一种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但采用本方法制作的动物模型对大鼠年龄、半乳糖诱导途径、半乳糖的使用剂量要求较高。除了采用皮下注射方法外,也有研究采用在建立半乳糖性白内障模型过程中,用含半乳糖膳食喂养动物或给予动物饮糖水来复制动物模型,但此方法使大鼠白内障病变出现时间延缓,病情减轻,较为符合人类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规律,适用于进行白内障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或者通过动物腹腔注射半乳糖使口服半乳糖诱发白内障病变的成熟时间提早,适用于作白内障时混浊晶体测定方面的研究;此外尚有用球后注射半乳糖的方法来制作大鼠晶体混浊,但由于制作技术难度较高易造成眼部感染等缺陷,实用性较差。目前国内文献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大多数采用腹腔注射方法,但研究发现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3周龄幼鼠极易死亡,所以模型复制的成功率较低。其原因可能为腹腔注射时,注射针的针尖易伤及幼鼠脏器造成大鼠死亡;也可能与腹膜吸收半乳糖较快,使组织细胞处于高渗环境,引起组织细胞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动物死亡。因此,用皮下注射方法造模则可避免或减少动物伤亡,提高模型动物的存活率,模型复制成功率高。实践中采用何种大鼠年龄的大鼠、糖剂量及诱导途径应根据实验需要而定,因为这些因素将直接关系到动物模型复制的成败及应用。